第(1/3)页
“岂敢劳张公来迎?”荀贞没和姚昇、陈褒等人说话,先向张纮行了一礼。
张纮今年快五十岁了,比荀贞大快二十岁,年既长、名又高,故荀贞尊称他为“张公”。
张纮说道:“将军奋威德,击董讨逆,一扫洛阳污秽,名动海内。纮来迎之,自是应该。”
荀贞叹道:“董卓虽败未亡,天子仍在西京,吾此番讨董,无功而返,张公此赞,愧不敢当。”
张纮正色说道:“年初兴兵,袁本初号令於冀州,袁公路屯驻鲁阳,群雄相聚於酸枣,一时山东俱动,义军何其盛也!而至如今,二袁无功,酸枣兵散,数之忠壮有功业於汉家、天下者,唯将军与孙侯。将军此回击董,董卓虽然未亡,其力已衰,苟延残喘罢了,稍待时日,以将军神威,毕功业於长安焉是难事?必能迎得天子东归!……将军何其谦也!”
有了对比,才能显出谁是真英雄、真忠臣。
年初群雄兴兵时,诸路军马共奉袁绍为盟主,想那袁绍,和董卓是既有国恨、又有家仇,便是张纮,也曾以为袁绍必会奋勇直前,务以诛董为任,却不意袁绍、袁术兄弟竟是坐视国仇家恨不理,只顾私利,到得头来,反而是荀贞、孙坚、曹操这几人不顾生死,与董卓血战。
只此一事,就大大地提升了荀贞在张纮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。
荀贞心道:“观张公神色,闻他言辞,他却似是有出仕辅我之意?”
如无出仕辅佐荀贞之意,张纮似不可能会说出“稍待时日……”这样的话来。
荀贞遂说道:“我无功而返,归还郡中,固是心有遗恨,存得有再出兵击董、毕其功於长安之念,只是奈何我智短才浅,恐难成此事,张公如不嫌我鄙陋,敢问可愿出仕郡中?”
张纮说道:“纮本低劣,将军如不弃,愿献绵薄之力。”
荀贞大喜,说道:“今得张公相助,大事成矣!”
说是邀请张纮“出仕郡中”,郡府里实是没有合适的职位来安排他,郡主簿、郡功曹、郡五官掾等职都有人了,总不能无缘无故地把人家撤职,所以最终荀贞还是委任张纮了一个军职。
却是在回到郡府后,荀贞上表朝中,表张纮为“正议校尉”。
说到这个“正议校尉”,却还有个小小的插曲,荀贞本是想表张纮为“军议校尉”的,荀彧建议说:“张公德高望重,清名远播,‘军议’二字难符其称,不如改为‘正议’”。“军议”,只是对军事的议论,“正议”者,公正的言论,要比“军议”为高,包括了军事和政治。
荀贞从善如流,因而便改了“军议”,表了张纮为“正议校尉”。
第(1/3)页